贝加尔湖以其深蓝如墨的湖水和弯曲如新月的形态免费配资开户,静静地坐落在中西伯利亚的南端,蒙古高原的北部。它不仅是世界上最深、蓄水量最大的湖泊之一,也是中国古代的“北海”以及著名的苏武牧羊之地。从古至今,贝加尔湖周围曾是匈奴、丁零、坚昆、柔然、突厥、蒙古等游牧民族的乐土,与中国的历史息息相关,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与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进入17世纪后,随着俄罗斯帝国逐步跨越乌拉尔山向东扩展,鄂毕河、叶尼塞河、勒拿河等大河的上游也渐渐纳入俄罗斯版图。贝加尔湖周围的地区逐步被哥萨克人开辟,原本生活在这里的众多民族也迎来了与外部世界接触的新时代。
贝加尔湖周边地区水草丰美,除了南方草原上那些著名的强大游牧民族外,湖的北面还栖息着一些较小的民族群体。例如,唐朝时期,贝加尔湖北部的骨力干部落便是当时突出的民族之一,分布范围大致在安加拉河下游一带。根据《唐书》的记载,骨力干地区的夏季昼长夜短,太阳刚落山,煮羊肉还未熟,天就已经亮了,这也印证了骨力干地理位置的北极偏远。唐朝与骨力干的关系密切,曾设立了瀚海都护府等治理机构。后来,一部分骨力干人迁移至叶尼塞河、勒拿河北部,逐渐成为西伯利亚雅库特人的祖先;而另一部分则融入了布里亚特蒙古民族中。
展开剩余79%在贝加尔湖的东岸,曾经有乌桓部和拔野古部;而西岸则由都播部(今图瓦)所占据;北方的结骨部则是今天吉尔吉斯人的先祖。在13世纪蒙古帝国的崛起后,这一地区最终归属蒙古帝国,成为“林木中百姓”,许多民族逐渐被蒙古人同化。到了明朝中后期,蒙古地区分为漠南蒙古、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。贝加尔湖附近大部分属于漠北蒙古,而西部则归漠西蒙古。
17世纪初,东北亚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。清朝的崛起和大明的急速衰落改变了该地区的政治格局。1635年,清朝统一了漠南蒙古,1640年,漠北和漠西蒙古开始结盟,1644年清军入关,迅速席卷中原,导致南方局势一片混乱,外界对西伯利亚的变动并未引起足够关注。正是在这一空白期,俄罗斯帝国完成了对西伯利亚的征服。
俄罗斯的扩张始于1581年,当时哥萨克兵力越过乌拉尔山,正式入侵西伯利亚汗国,1598年西伯利亚汗国灭亡,鄂毕河中下游地区纳入俄罗斯版图。1594年,俄国在额尔齐斯河下游建立了托博尔斯克,1604年在塔拉修筑了塔拉城,1604年又在托木斯克建立了要塞,这样,俄罗斯一步步逼近贝加尔湖。
1619年,俄军在叶尼塞河西岸建立了叶尼塞斯克,1627年又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修建了要塞,哥萨克利用这些据点,不断地征收周围吉尔吉斯人的实物税,逼迫一部分吉尔吉斯人迁移至中亚伊塞克湖地区,渐渐逼近贝加尔湖。1632年,哥萨克在勒拿河中游建立了雅库茨克,为俄罗斯向东北亚的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哥萨克不仅顺流而下进入北冰洋,甚至逆流而上,深入到贝加尔湖周边。
这一切标志着贝加尔湖的未来命运早已注定。俄国人在扩张过程中展现出一个有趣的现象:1639年,莫斯科维金抵达鄂霍次克海时,其他哥萨克尚未抵达贝加尔湖。实际上,贝加尔湖距离莫斯科仅有2864公里,而鄂霍次克海则远在5900公里之外。哥萨克为何舍近求远,选择去更为遥远且气候恶劣的鄂霍次克海呢?原因在于,西伯利亚东北部人口稀少,遭遇的阻力较小,相较之下,南部人口众多,社会形态也较为复杂,哥萨克进展缓慢。
在西伯利亚的南部,哥萨克遭遇了漠西准噶尔汗国的鼎盛时期,该地区的准噶尔骑兵常常在与哥萨克的对抗中占上风。哥萨克只能在准噶尔人向其他方向扩展领土时,依托坚固的堡垒逐渐向南渗透。而在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上游,哥萨克与吉尔吉斯人和布里亚特人发生了激烈冲突。哥萨克试图向这些土著居民征税,却遭遇了激烈的反抗,只能借助要塞逐步侵蚀这些地区。
早在1609年,俄罗斯人就开始与布里亚特人接触,但因布里亚特人强烈反抗,俄国人一度被迫撤退。1619年,叶尼塞斯克建立后,哥萨克开始探索安加拉河上游,尽管水流湍急,但他们依旧没有放弃,力图打通这条通道。1625年,哥萨克队伍经过数周航行,抵达通古斯人区域,进一步获得了关于布里亚特人与中国之间联系的情报。
1626年,俄国进一步派遣别尔菲利耶夫继续侦察布里亚特地区,途中不时遭遇袭击,哥萨克们依旧顽强抵抗。在1627年,别尔菲利耶夫成功夺取了428张上等貂皮,并持续进行深度探查。哥萨克们逐步向南推进,甚至在巴尔古津河周围修筑了许多军事据点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哥萨克的进展逐渐遭遇到布里亚特人更为激烈的反抗,直到1652年后,局势才开始平稳。
贝加尔湖地区的征服,不仅是俄罗斯帝国征服的一个标志性事件,也深刻影响了这片土地的历史。对于俄罗斯来说,这不仅是一个地理的扩展,更是一次文化与政治上的深刻变革。
发布于:天津市嘉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